加入收藏 返回上页  
 
         艺术资讯
 

 全部
 市场行情
 视频
 观点
 动态
 评论


【 艺术资讯 】文化产业大发展迎来新机遇

发布时间:2011-11-12 14:24:18

 

作者:姜瑜 文章来源:上海金融报

  日前,新一轮的文化体制改革,将文化产业定位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一重要部署将为文化产业大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文化既是国家的软实力,又是重要的生产力。今后,金融业如何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如何防范文化资产和艺术品交易过程中的各类风险,文化产业如何加大“走出去”步伐,成为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需重要关注的几个话题

  改革为行业发展带来机遇

  日前,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决定》提出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提出了到2020年的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其中,文件中首次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是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作出的一次重要部署,将使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不断强化。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总体速度较快,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高。据统计,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突破了1.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8%。将文化产业定位为支柱产业,意味着在“十二五”的末期,文化产业规模将由目前占GDP中的2.5%的比重上升至5%以上,文化产业中发展比较成熟的行业将进一步得到强化与支持。

  《决定》中提到,“在国家许可范围内,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参与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同时提出,“要在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文化产业领域战略投资者。”对此,ChinaVenture投中集团分析认为,在国家政策的积极导向下,文化产业中比较具有投资价值的影视音乐、动漫、传媒出版以及与文化产业密切相关的互联网领域在产业链中投资价值将得以体现。

  此外,要深化文化领域的改革开放,离不开法律保障和政策保障。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日前指出,《决定》从法律、政策以及财政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一是强调法律保障。加快文化立法,制定和完善文化公共服务保障、文化产业振兴、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提高文化建设法制化水平,依法保障文化改革成果。

  二是强调政策保障。完善政策保障机制,落实支持文化改革发展的经济政策,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设立国家文化发展基金,扩大有关文化基金和专项基金规模。对文化内容创意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营实行税收优惠。对国有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的扶持政策执行期限再延长5年。这些具有鲜明导向和含金量极高的经济政策,给文化改革发展创造了实实在在的物质条件。

  三是强调财政保障。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完善投入方式,加强资金管理,提高投资效益。提高各级彩票公益金用于文化事业比重,支持社会组织、机构、个人捐赠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这一系列法律和政策保障,将为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奠定坚实的基础。

  金融业支持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离不开金融业的大力支持,其中银行业源源不断地“输血”,成为文化企业成长的助推器。

  就在本周举行的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项目推介会暨银企洽谈会上,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与北京银行、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市分行达成战略合作。当天,四家银行相关负责人与相关的文化创意企业签订了贷款合同,总金额达到了86.7亿元,乐视网、歌华有线等上市公司均获得了银行的贷款。截至今年9月,上述四家银行累计发放文化创意产业贷款3233笔,贷款319.04亿元。

  一方面是资金的大力支持,而另一方面,由于文化产业不同于传统制造业,因此更需要金融机构专业化产品和服务的支持。以中国银行为例,其先后推出了“影视通宝”、“西泠通宝”等一系列文化产业融资产品。如“影视通宝”产品将影视剧制作企业的剧本、播映权等无形资产作为质押物,解决了文化企业无形资产抵质押难的问题。自2010年7月投放市场以来,中行浙江省分行通过“影视通宝”产品累计对9家影视剧制作企业发放贷款1亿元,并建立了包含10家企业、金额2亿元的项目储备库。“影视通宝”支持拍摄的电视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师傅》、《我的太阳》等先后在央视频道播出。而具有创新意义的“西泠通宝”产品,以文化艺术品拍卖公司为核心客户,由拍卖品和拍卖公司提供担保,为拍卖艺术品的个人提供贷款,既解决了客户融资难题,也为中行拓展了一批高端客户。该产品正在中行浙江省分行进行试点。

  与此同时,中国银行充分利用海内外一体化平台,为文化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提供金融服务支持。早在1993年,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北京电视艺术中心联合摄制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行为该电视剧制作提供了150万美元一年期贷款,开创了我国商业银行与文化产业合作的先河。

  除了银行贷款之外,今年以来,文化产业基金募集空前盛大。根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旗下金融数据产品CVSource统计显示,2011年至今,共有15只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设立,总募资规模达381.5亿元,平均单笔基金规模达25.43亿元。由财政部、中银国际、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等联合发起,并计划吸收国有骨干文化企业、大型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筹集资金,总规模为200亿元的中国文化产业基金是迄今为止规模******的文化产业基金,主要投资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影电视、文化艺术、网络文化、文化休闲及其细分文化及相关行业等领域。

  数据显示,2007年至今,中国文化产业企业融资规模逐渐呈现下降趋势,2011年在连续3年下跌后首次出现大幅反弹,2011年至今融资规模达76.21亿元,较2010年全年上涨幅度达500%,平均单笔融资规模较2010年增加28.46亿元。ChinaVenture投中集团分析认为,国家将文化产业定位为国家支柱产业的重大举措,将会激发投资机构对文化产业的投资热情,同时在消费升级拉动下,人民对文化产业需求的不断增加,将会促使我国文化产业迎来下一个投资高峰。

  除了银行、基金之外,艺术品信托蓬勃发展。据用益信托工作室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信托公司共发行艺术品信托31款,较去年前三季度增加25款,增幅高达416.67%;而今年前三季度发行规模为410875.5万元,比去年前三季度增加381925.5万元,增幅高达1319.26%。可见,今年艺术品信托的发行相对去年处在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而今年前三季度共有11家信托公司参与艺术品信托的发行,比去年前三季度增加9家,增幅高达450%。更多的信托公司涉足艺术品信托,这为艺术品信托的发展和创新增添了活力。

  报告分析,从目前的发展形势看,预计未来几个月艺术品信托的发行仍将保持增长态势,成立数量也会有所增加。而在产品设计上,基础+浮动收益型产品或将增多,投资类产品仍将占据主导地位,投资标的和发行地都将呈现多样化,同时交易结构上将有更多的创新设计涌现。

  近年来,保险业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由于艺术品市场存在专业门槛高、价值巨大、风险集中、估值困难等技术壁垒,长期以来国内缺少专门的艺术品保险产品。今年8月,人保财险签署文化产业保险第一单艺术品综合保险,这是继人保财险根据文化部和保监会《关于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保监发[2010]109号),在国内率先试点文化产业保险后,我国保险业签署的第一单文化产业专属保险。据悉,此次签署的文化产业保险第一单,是由人保财险北京市分公司商务中心区营业部与某金融公司签署的,将为其旗下拥有、保管的价值高达1.2亿元的艺术品,提供从馆藏、展览到运输各个环节的艺术品综合保险保障。

  积极防范艺术品交易风险

  据文化部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艺术品交易总额已经达到1694亿元,年增长率41%。随着文化艺术品投资和产权交易市场的迅速崛起,作为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的平台———文交所一时间火了起来。其中,以天津文交所为代表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因大涨大跌的极端价格走势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今年1月,画家白庚延的《黄河咆哮》以总价600万元在天津文交所上市,短短两个月后,其账面价值被推高到1亿元以上,但此后价格一路下挫,到了10月中旬,《黄河咆哮》的“股价”已从最高点时的18.7元下挫到2.59元,呈现出极端的价格走势。监管体系、交易规则、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将天津文交所推至风口浪尖。

  目前,国内注册挂牌的文化产权交易所数量近20家,如果加上还未正式批准的,可能有50多家。目前,文交所的交易模式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天津、郑州为代表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另一类是以上海、深圳为代表的单一产权交易模式。据了解,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是国内最早揭牌的文交所,属于*********的文化产权交易机构。目前,上海文交所形成了4种交易模式,分别是国有文化产权交易、价值链集成交易、文化半标产品交易和文化商品综合交易模式。今年上半年,上海文交所实现各类文化产权交易达26.5亿元。

  要规范文交所的发展,首先需要对其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云南昆明元盛文化产权交易所CEO罗奔指出,“文交所的作用绝不仅仅在于单个艺术品的交易,而是需要发掘和提升整个文化产业的价值内涵,推出能够解决文化艺术产业发展阶段中所产生的不同需求,让更多的艺术家有更好的艺术创作环境、促进产权资本化的进程,为文化产业提供一个有效的融资服务渠道,让文化艺术产业的机构和公司能够获得健康发展的金融资本,同时也带动配套服务产业的发展和产业支撑体系的完善。”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文交所的出现,也带来一些问题。其中,对交易的监管是******的问题。日前,文化部产业司副司长李晓磊在第三届国际艺术授权博览交易会高峰论坛上表示,目前对于文交所的管理有些缺位,国家将进一步完善对文交所的管理。据业内人士透露,监管部门对于文交所或将有三方面整顿:一是关停一批不规范的文交所;二是一部分转型为文化产权交易所;三是保留几家做艺术品份额化交易试点。其次,艺术品证券化之后带来的大幅涨跌使得一些人在暴富的同时,也让部分在高位买进的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此外,在相应配套管理举措尚未完善的情况下,艺术品证券化还存在洗钱嫌疑。

  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呢?专家表示,“这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统一规范,例如,文化艺术品的产权问题,公证机构能否介入?这需要跟司法部门进行协商。

  同时,这个行业需要大量的文化产业经纪人,文化艺术品鉴定师,这些人才需要资格认证,这需要人事部门和评估部门的介入。此外,建议国家建立文化艺术品档案,建议保险公司开展文化艺术品鉴定保险业务,这些措施对规范市场会起到促进作用。”

  在此次推行的文化体制改革中,也强调了对文化要素市场的培育。《决定》指出,“产权、版权、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是文化市场发育的重点。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快构建,实现文化资源的市场配置;办好重点文化产权交易所,引导和规范各类文化资产和艺术品交易。”

  助推文化产业“走出去”

  文化既是国家的软实力,又是重要的生产力。像美国、法国、英国、德国以及日本等国家,其文化产业蒸蒸日上,并拉动了本国的经济增长。

  美国并不是文化产业大国,但却是文化产业强国。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早在1996年,美国文化产业的出口首次超过汽车、农业、航空和军火这些传统行业,位居所有出口产品之首。美国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的广播节目的生产与制作,每年向国外发行的电视节目总量多达30万小时。而美国自己的电视节目中,外国节目仅占1%—2%。美国电影对全球的影响更是独一无二的。虽然美国的电影产量只占世界电影总量的6%—7%,但好莱坞电影却占据了世界电影市场份额的92.3%。好莱坞现有一半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有统计显示,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已占美国GDP总量的18%—25%。

  在欧洲,法国、英国、德国等国家,同样非常重视文化产业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以法国为例,其图书出版业和电影业在欧洲文化市场上具有重要地位。法国是图书生产、销售和出口大国,图书出版业成为了法国的一种重要文化产业。法国有各类出版社1300家,年营业额超过5000万法郎的就有41家。

  在英国,文化产业直接从业人员已达100多万人,间接从业人员约45万人,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英国的音乐艺术产业是该国文化产业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该产业每年创造的产值都不低于30亿英镑。英国伦敦还是欧洲******的文化艺术品中心,每年光顾伦敦艺术品市场的游客不下1亿人次。

  德国政府为提高其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从政策上和资金上给予文化产业领域大力支持。德国的图书出版业是它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德国现有出版社2000多家,每年的营业额可达73亿马克以上。

  在亚洲,文化产业最发达的国家当属日本。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极为迅速,日本娱乐业的年产值早在1993年就超过了汽车工业的年产值。日本游戏业是世界游戏业的领头羊,游戏软件的销售额排************。日本文化产业中最突出的是动漫产业,日本也被称为“动漫王国”。

  近年来,我国正积极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并大力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就在前不久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多家演出团体、200多家演艺机构的近万名艺术工作者,以及近3000名外国艺术家参加。在本届艺术节上,展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创新剧目,如河南郑州歌舞剧院新创舞剧《水月洛神》等。更有一批剧目,将其全球首演或中国首演放到了艺术节的平台上,如瑞士贝嘉现代芭蕾舞团的现代芭蕾《生命的诱惑》、德国巴伐利亚慕尼黑国家芭蕾舞团的芭蕾舞剧《驯悍记》等。

  日前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博览会,也为海内外文化创意产业界提供了一个集产品交易、项目合作和文化投资于一体的重要渠道。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世界贸易中心协会等8个国际组织和26个国家和地区的50个境外代表团来到文博会,交流和探讨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合作。创办于2006年的北京文博会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共签署合作协议1347个,总金额达1777亿元,在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除了搭建国内外文化交流的平台外,更重要的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也是文化体制改革一项重要内容。柳斌杰日前指出:“文化走出去既是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需要,也是开拓文化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关键是要改革、重构我国文化走出去的体制机制,主要通过市场主体、市场渠道、市场竞争和名牌文化产品、超越他人的文化服务实现走出去,让中华文化传遍世界。”

  柳斌杰建议,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提升我国文化国际影响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和中介机构,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扩大文化贸易。完善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政策措施,完善译制、推介、咨询等方面扶持机制,鼓励大型文化企业在海外投资合作发展,鼓励重点媒体在海外开展传播业务,鼓励代表国家水平的各类学术团体、艺术机构在相应国际组织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使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生气勃勃、富有成效。

 

 
 
Copyright@2010-2011.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8591号-1